构建自己的 Docker镜像

Docker 指令


COPY 复制文件

  • COPY <源路径>… <目标路径>
  • COPY [“<源路径1>”,… “<目标路径>”]
COPY package.json /usr/src/app/
COPY hom* /mydir/
COPY hom?.txt /mydir/

<目标路径> 可以是容器内的绝对路径,也可以是相对于工作目录的相对路径(工作目录可以用 WORKDIR 指令来指定)。目标路径不需要事先创建,如果目录不存在会在复制文件前先行创建缺失目录。使用 COPY 指令,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都会保留。比如读、写、执行权限、文件变更时间等。


ADD 更高级的复制

  • ADD 指令和 COPY 的格式和性质基本一致。但是在 COPY 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。如果<源路径>是 url Docker引擎将自动下载,并放到<目标路径>文件权限 600 如果 <源路径> 为一个 tar 压缩文件的话,压缩格式为 gzip, bzip2 以及 xz 的情况下,ADD 指令将会自动解压缩这个压缩文件到 <目标路径> 去
ADD ubuntu-xenial-core-cloudimg-amd64-root.tar.gz /

CMD 容器启动命令

  • shell 格式:
CMD <命令>
  • exec 格式:
CMD ["可执行文件", "参数1", "参数2"...]
  • 参数列表格式:CMD [“参数1”, “参数2”…]。在指定了 ENTRYPOINT 指令后,用 CMD 指定具体的参数。

  • Docker 不是虚拟机,容器中的应用都应该以前台执行,而不是像虚拟机、物理机里面那样,用 upstart/systemd 去启动后台服务,容器内没有后台服务的概念。例如容器启动后开启 nginx,直接执行 nginx 可执行文件,并且要求以前台形式运行。比如:

CMD ["nginx", "-g", "daemon off;"]

ENTRYPOINT 入口点

  • ENTRYPOINT 的目的和 CMD 一样,都是在指定容器启动程序及参数。ENTRYPOINT 在运行时也可以替代,不过比 CMD 要略显繁琐,需要通过 docker run 的参数 –entrypoint 来指定。当指定了 ENTRYPOINT 后,CMD 的含义就发生了改变,不再是直接的运行其命令,而是将 CMD 的内容作为参数传给 ENTRYPOINT 指令,换句话说实际执行时,将变为:
<ENTRYPOINT> "<CMD>"
场景一:让镜像变成像命令一样使用
  • 假设我们需要一个得知自己当前公网 IP 的镜像,那么可以先用 CMD 来实现:
FROM centos
RUN yum -y update \
    && yum install -y curl \
    && yum clean all \
    && rm -rf /var/cache/yum
CMD [ "curl", "-s", "http://ip.cn" ]
  • 假如我们使用 docker build -t myip . 来构建镜像的话,如果我们需要查询当前公网 IP,只需要执行:
docker run myip
当前 IP:221.234.131.117 来自:湖北省武汉市 电信
  • 如果我们希望加参数呢?比如从上面的 CMD 中可以看到实质的命令是 curl,那么如果我们希望显示 HTTP 头信息,就需要加上 -i 参数。那么我们在 Dockerfile 文件中用 ENTRYPOINT 来实现这个镜像:
FROM centos
RUN yum -y update \
    && yum install -y curl \
    && yum clean all \
    && rm -rf /var/cache/yum
ENTRYPOINT [ "curl", "-s", "http://ip.cn" ]
  • 这次我们再来尝试直接使用 docker run myip -i:
docker run myip -i
HTTP/1.1 200 OK
Date: Wed, 16 May 2018 09:37:17 GMT
Content-Type: text/html; charset=UTF-8
Transfer-Encoding: chunked
Connection: keep-alive
Set-Cookie: __cfduid=d496a06be8fc34f0b942bd80c653a18081526463437; expires=Thu, 16-May-19 09:37:17 GMT; path=/; domain=.ip.cn; HttpOnly
Server: cloudflare
CF-RAY: 41bcdd62e5a36d6c-SJC

当前 IP:221.234.131.117 来自:湖北省武汉市 电信
场景二:应用运行前的准备工作
  • 启动容器就是启动主进程,但有些时候,启动主进程前,需要一些准备工作。

  • 比如 mysql 类的数据库,可能需要一些数据库配置、初始化的工作,这些工作要在最终的 mysql 服务器运行之前解决。

  • 此外,可能希望避免使用 root 用户去启动服务,从而提高安全性,而在启动服务前还需要以 root 身份执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,最后切换到服务用户身份启动服务。或者除了服务外,其它命令依旧可以使用 root 身份执行,方便调试等。

  • 这些准备工作是和容器 CMD 无关的,无论 CMD 为什么,都需要事先进行一个预处理的工作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写一个脚本,然后放入 ENTRYPOINT 中去执行,而这个脚本会将接到的参数(也就是 )作为命令,在脚本最后执行。比如官方镜像 redis 中就是这么做的:

FROM alpine:3.4
...
RUN addgroup -S redis && adduser -S -G redis redis
...
ENTRYPOINT ["docker-entrypoint.sh"]

EXPOSE 6379
CMD [ "redis-server" ]
  • 可以看到其中为了 redis 服务创建了 redis 用户,并在最后指定了 ENTRYPOINT 为 docker-entrypoint.sh 脚本。
#!/bin/sh
...
# allow the container to be started with `--user`
if [ "$1" = 'redis-server' -a "$(id -u)" = '0' ]; then
    chown -R redis .
    exec su-exec redis "$0" "$@"
fi

exec "$@"
  • 该脚本的内容就是根据 CMD 的内容来判断,如果是 redis-server 的话,则切换到 redis 用户身份启动服务器,否则依旧使用 root 身份执行。比如:
docker run -it redis id
uid=0(root) gid=0(root) groups=0(root)

ENV 设置环境变量

  • 格式有两种:
ENV <key> <value>
ENV <key1>=<value1> <key2>=<value2>...
ENV <key1>=<value1> \
    <key2>=<value2> \
    ...
  • 这个例子中演示了如何换行,以及对含有空格的值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办法,这和 Shell 下的行为是一致的。

  • 定义了环境变量,那么在后续的指令中,就可以使用这个环境变量。比如在官方 node 镜像 Dockerfile 中,就有类似这样的代码:

ENV NODE_VERSION 7.2.0

RUN curl -SLO "https://nodejs.org/dist/v$NODE_VERSION/node-v$NODE_VERSION-linux-x64.tar.xz" \
   && curl -SLO "https://nodejs.org/dist/v$NODE_VERSION/SHASUMS256.txt.asc" \
   && gpg --batch --decrypt --output SHASUMS256.txt SHASUMS256.txt.asc \
   && grep " node-v$NODE_VERSION-linux-x64.tar.xz\$" SHASUMS256.txt | sha256sum -c - \
   && tar -xJf "node-v$NODE_VERSION-linux-x64.tar.xz" -C /usr/local --strip-components=1 \
   && rm "node-v$NODE_VERSION-linux-x64.tar.xz" SHASUMS256.txt.asc SHASUMS256.txt \
   && ln -s /usr/local/bin/node /usr/local/bin/nodejs
  • 在这里先定义了环境变量 NODE_VERSION,其后的 RUN 这层里,多次使用 $NODE_VERSION 来进行操作定制。可以看到,将来升级镜像构建版本的时候,只需要更新 7.2.0 即可,Dockerfile 构建维护变得更轻松了。

  • 下列指令可以支持环境变量展开:

ADD、COPY、ENV、EXPOSE、LABEL、USER、WORKDIR、VOLUME、STOPSIGNAL、ONBUILD。

通过环境变量,我们可以让一份 Dockerfile 制作更多的镜像,只需使用不同的环境变量即可。


ARG 构建参数

  • 格式:
ARG <参数名>[=<默认值>]
  • 构建参数和 ENV 的效果一样,都是设置环境变量。所不同的是,ARG 所设置的构建环境的环境变量,在将来容器运行时是不会存在这些环境变量的。但是不要因此就使用 ARG 保存密码之类的信息,因为 docker history 还是可以看到所有值的。

  • Dockerfile 中的 ARG 指令是定义参数名称,以及定义其默认值。该默认值可以在构建命令 docker build 中用 –build-arg <参数名>=<值> 来覆盖。

  • 这对于使用 CI 系统,用同样的构建流程构建不同的 Dockerfile 的时候比较有帮助,避免构建命令必须根据每个 Dockerfile 的内容修改。


VOLUME 定义匿名卷

  • 格式为:
VOLUME ["<路径1>", "<路径2>"...]
VOLUME <路径>
  • 容器运行时应该尽量保持容器存储层不发生写操作,对于数据库类需要保存动态数据的应用,其数据库文件应该保存于卷(volume)中,为了防止运行时用户忘记将动态文件所保存目录挂载为卷,在 Dockerfile 中,我们可以事先指定某些目录挂载为匿名卷,这样在运行时如果用户不指定挂载,其应用也可以正常运行,不会向容器存储层写入大量数据。
VOLUME /data
  • 这里的 /data 目录就会在运行时自动挂载为匿名卷,任何向 /data 中写入的信息都不会记录进容器存储层,从而保证了容器存储层的无状态化。当然,运行时可以覆盖这个挂载设置。比如:
docker run -d -v mydata:/data xxxx
  • 在这行命令中,就使用了 mydata 这个命名卷挂载到了 /data 这个位置,替代了 Dockerfile 中定义的匿名卷的挂载配置。

EXPOSE 声明端口

  • 格式为 :
EXPOSE <端口1> [<端口2>...]。
  • EXPOSE 指令是声明运行时容器提供服务端口,这只是一个声明,在运行时并不会因为这个声明应用就会开启这个端口的服务。在 Dockerfile 中写入这样的声明有两个好处,一个是帮助镜像使用者理解这个镜像服务的守护端口,以方便配置映射;另一个用处则是在运行时使用随机端口映射时,也就是 docker run -P 时,会自动随机映射 EXPOSE 的端口。

  • 此外,在早期 Docker 版本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用处。以前所有容器都运行于默认桥接网络中,因此所有容器互相之间都可以直接访问,这样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。于是有了一个 Docker 引擎参数 –icc=false,当指定该参数后,容器间将默认无法互访,除非互相间使用了 –links 参数的容器才可以互通,并且只有镜像中 EXPOSE 所声明的端口才可以被访问。这个 –icc=false 的用法,在引入了 docker network 后已经基本不用了,通过自定义网络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容器间的互联与隔离。

  • 要将 EXPOSE 和在运行时使用 -p <宿主端口>:<容器端口> 区分开来。-p,是映射宿主端口和容器端口,换句话说,就是将容器的对应端口服务公开给外界访问,而 EXPOSE 仅仅是声明容器打算使用什么端口而已,并不会自动在宿主进行端口映射。


WORKDIR 指定工作目录

  • 格式为

    WORKDIR <工作目录路径>。

  • 使用 WORKDIR 指令可以来指定工作目录(或者称为当前目录),以后各层的当前目录就被改为指定的目录,如该目录不存在,WORKDIR 会帮你建立目录。

  • 之前提到一些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是把 Dockerfile 等同于 Shell 脚本来书写,这种错误的理解还可能会导致出现下面这样的错误:

RUN cd /app
RUN echo "hello" > world.txt
  • 如果将这个 Dockerfile 进行构建镜像运行后,会发现找不到 /app/world.txt 文件,或者其内容不是 hello。原因其实很简单,在 Shell 中,连续两行是同一个进程执行环境,因此前一个命令修改的内存状态,会直接影响后一个命令;而在 Dockerfile 中,这两行 RUN 命令的执行环境根本不同,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容器。这就是对 Dockerfile 构建分层存储的概念不了解所导致的错误。

  • 之前说过每一个 RUN 都是启动一个容器、执行命令、然后提交存储层文件变更。第一层 RUN cd /app 的执行仅仅是当前进程的工作目录变更,一个内存上的变化而已,其结果不会造成任何文件变更。而到第二层的时候,启动的是一个全新的容器,跟第一层的容器更完全没关系,自然不可能继承前一层构建过程中的内存变化。

  • 因此如果需要改变以后各层的工作目录的位置,那么应该使用 WORKDIR 指令。


USER 指定当前用户

  • 格式:
USER <用户名>
  • USER 指令和 WORKDIR 相似,都是改变环境状态并影响以后的层。WORKDIR 是改变工作目录,USER 则是改变之后层的执行 RUN, CMD 以及 ENTRYPOINT 这类命令的身份。

  • 当然,和 WORKDIR 一样,USER 只是帮助你切换到指定用户而已,这个用户必须是事先建立好的,否则无法切换。

RUN groupadd -r redis && useradd -r -g redis redis
USER redis
RUN [ "redis-server" ]
  • 如果以 root 执行的脚本,在执行期间希望改变身份,比如希望以某个已经建立好的用户来运行某个服务进程,不要使用 su 或者 sudo,这些都需要比较麻烦的配置,而且在 TTY 缺失的环境下经常出错。建议使用 gosu。
# 建立 redis 用户,并使用 gosu 换另一个用户执行命令
RUN groupadd -r redis && useradd -r -g redis redis
# 下载 gosu
RUN wget -O /usr/local/bin/gosu "https://github.com/tianon/gosu/releases/download/1.7/gosu-amd64" \
    && chmod +x /usr/local/bin/gosu \
    && gosu nobody true
# 设置 CMD,并以另外的用户执行
CMD [ "exec", "gosu", "redis", "redis-server" ]

Nginx

创建 Dockerfile


创建目录
1
2
3
4
5
mkdir -p ~/nginx/www ~/nginx/logs ~/nginx/conf

# www目录将映射为nginx容器配置的虚拟目录
# logs目录将映射为nginx容器的日志目录
# conf目录里的配置文件将映射为nginx容器的配置文件

创建 Dockerfile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cd ~/nginx
cat <<! >~/nginx/Dockerfile
FROM centos

MAINTAINER Jackie "www.jackieathome.net"
ENV NGINX_VERSION 1.10.3
ENV OPENSSL_VERSION 1.0.2k
ENV PCRE_VERSION 8.40
ENV ZLIB_VERSION 1.2.11
ENV BUILD_ROOT /usr/local/src/nginx

# 为了减小最终生成的镜像占用的空间,这里没有执行yum update命令,可能不是好的实践
# 为了加快构建速度,这里使用了163的安装源
#RUN yum -y update \

RUN yum -y install curl \
&& mv /etc/yum.repos.d/CentOS-Base.repo /etc/yum.repos.d/CentOS-Base.repo.backup \
&& curl http://mirrors.163.com/.help/CentOS7-Base-163.repo -o /etc/yum.repos.d/CentOS7-Base-163.repo \
&& yum clean all \
&& yum makecache \
&& yum -y install gcc gcc-c++ make perl zip unzip \
&& mkdir -p $BUILD_ROOT \
&& cd $BUILD_ROOT \
&& curl https://ftp.pcre.org/pub/pcre/pcre-$PCRE_VERSION.zip -o $BUILD_ROOT/pcre-$PCRE_VERSION.zip \
&& curl https://www.openssl.org/source/openssl-$OPENSSL_VERSION.tar.gz -o $BUILD_ROOT/openssl-$OPENSSL_VERSION.tar.gz \
&& curl http://www.zlib.net/zlib-$ZLIB_VERSION.tar.gz -o $BUILD_ROOT/zlib-$ZLIB_VERSION.tar.gz \
&& curl https://nginx.org/download/nginx-$NGINX_VERSION.tar.gz -o $BUILD_ROOT/nginx-$NGINX_VERSION.tar.gz \
&& tar vxzf nginx-$NGINX_VERSION.tar.gz \
&& unzip pcre-$PCRE_VERSION.zip \
&& tar vxfz zlib-$ZLIB_VERSION.tar.gz \
&& tar vxfz openssl-$OPENSSL_VERSION.tar.gz \
&& cd nginx-$NGINX_VERSION \
&& BUILD_CONFIG="\
--prefix=/etc/nginx \
--sbin-path=/usr/sbin/nginx \
--conf-path=/etc/nginx/nginx.conf \
--error-log-path=/var/log/nginx/error.log \
--http-log-path=/var/log/nginx/access.log \
--pid-path=/var/run/nginx.pid \
--lock-path=/var/run/nginx.lock \
--http-client-body-temp-path=/var/cache/nginx/client_temp \
--http-proxy-temp-path=/var/cache/nginx/proxy_temp \
--http-fastcgi-temp-path=/var/cache/nginx/fastcgi_temp \
--http-uwsgi-temp-path=/var/cache/nginx/uwsgi_temp \
--http-scgi-temp-path=/var/cache/nginx/scgi_temp \
--with-openssl=$BUILD_ROOT/openssl-$OPENSSL_VERSION \
--with-pcre=$BUILD_ROOT/pcre-$PCRE_VERSION \
--with-zlib=$BUILD_ROOT/zlib-$ZLIB_VERSION \
--with-http_ssl_module \
--with-http_v2_module \
--with-threads \
" \
&& mkdir -p /var/cache/nginx \
&& ./configure $BUILD_CONFIG \
&& make && make install \
&& rm -rf $BUILD_ROOT \
&& yum -y remove gcc gcc-c++ make perl zip unzip \
&& yum clean all

EXPOSE 80 443

VOLUME ["/etc/nginx/nginx.conf", "/etc/nginx/html/"]

CMD ["nginx", "-g", "daemon off;"]
!
创建镜像
1
docker build -t my-nginx .

本文标题:构建自己的 Docker镜像

文章作者:亦 漩

发布时间:2018年05月17日 - 18:05

最后更新:2018年09月27日 - 20:09

原始链接:https://home.onlycloud.xin/posts/871a.html

许可协议: 署名4.0国际 (CC BY 4.0)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。